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zhě ),说(shuō )看了(le )我的(de )新书(shū ),觉(jiào )得很退步,我说其实是我进步太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的层次上。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qù )而不(bú )能考(kǎo )虑到(dào )你们(men )的兴(xìng )趣。这是一种风格。
不过最最让人觉得厉害的是,在那里很多中国人都是用英语交流的。你说你要练英文的话你和新西兰人去练啊,你两个中国人有什么东西不得不用英语来说的?
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差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
对于摩托车我始终有不安全(quán )的感(gǎn )觉,可能(néng )是因(yīn )为在(zài )小学的时候学校曾经组织过一次交通安全讲座,当时展示了很多照片,具体内容不外乎各种各样的死法。在这些照片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一张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被大卡车绞碎四肢分家脑浆横流皮肉满地的照片,那时候铁牛笑着说真是一部绞肉机。然后(hòu )我们(men )认为(wéi ),以(yǐ )后我(wǒ )们宁(níng )愿去(qù )开绞肉机也不愿意做肉。
后来大年三十的时候,我在上海,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在街上开得也不快,但是有一个小赛欧和Z3挑衅,结果司机自己失控撞了护栏。朋友当时语气颤抖,尤其是他说到那个赛欧从那么宽的四环路上的左边护栏弹到右边然后又弹回来(lái )又弹(dàn )到右(yòu )边总(zǒng )之感(gǎn )觉不(bú )像是个车而是个球的时候,激动得发誓以后在街上再也不超过一百二十。
第二笔生意是一部桑塔那,车主专程从南京赶过来,听说这里可以改车,兴奋得不得了,说:你看我这车能改成什么样子。
請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www.tattooligans.comCopyright ? 2009-2025